admin 發表於 2021-8-22 20:44:21

台灣民生之困,能“券”解吗?

新華社台北8月11日電(记者姜婷婷、陈键兴)台灣疫情三级鉴戒延续两個多月,终究在7月尾降至二级。現在走過台北陌头,部門餐厅食肆已从新開放内用,但大都客人寥寥。明显,疫情压力稍减,但糊口的负荷仍压得很多人喘不外气。

5月本土疫情爆發以来,台灣诸多行業由初夏直入“寒冬”,公众盼纾困如大旱之望云霓。迩来,民進党政府拟發放“振兴五倍券”延续激發争议和否决声浪,各界直言此举难明苍生“近渴”且存在诸多问题,發放現金才能解迫在眉睫。

据悉,台行政辦理機构拟對照客岁“振兴三倍券”模式,推出“五倍券”,纸质券和電子券并行,除原有200元(新台币,下同)、500元面分外,新增1000元面额,最快9月推出。简略说,公众需花1000元現金来换5000元“振兴券”。

對此,其間專家學者直指,客岁“三倍券”结果不彰,本已天怒人怨,何况今時分歧昔日,照搬只會让平凡公众更寒心。近日,两家台灣媒體推出相干收集民调,但愿發放現金的公众占比都跨越82%,同意“五倍券”者占比别离為15.2%和14.8%。

记者察看,“五倍券”政策遭质疑,最直接的缘由在于人们认為政府未體察泛博台灣公众特别下层苍生當前最迫切的需求,把“振兴”放在“纾困”以前,没有有的放矢。

疫情打击下,台灣赋闲率飙升,无薪假人数连结高位,很多人几個月没有收入,堕入“手停口停”的逆境,但仍要付出各类糊口需要開消。固然政府暗示經济弱势的109万人领券可“免付1000元”,但舆论认為,实际下有更多人糊口艰苦,一人一千,一家老少要好几千元,实有坚苦。连很多民進党的“本身人”也公然暗示否决,认為“远水救不了近火”,徒增公众包袱。

记者常去的早饭伙计工黄师长教师说,現金能做的事,“振兴券”不必定能做。房租、水電费、小孩膏火、健保费等等,都必要現金。另有公众在網上评论:“在朝者就不克不及苦民所苦吗?”“能不得不从人民口袋掏錢?”

面临“五倍券”激發争议,台行政辦理機构卖力人近日屡次诠释,几回再三讲到“發明金會被存起来”,激發更大反弹。網友们说,“几千块存甚麼?连缴房租都不敷!”“饭都没得吃了,還存?”媒體评论指出,该卖力人這番话“听在快被实际压垮的公众耳里,其实很难听”,他“久居庙堂,不识時務”,很难理解升斗小民的現金与政府高官的現金意义纷歧样。

另有公众反應,“振兴券”利用不設找零,對小摊商没有帮忙,更多惠及大型商家。别的,舆论认為,纸质券有防伪标记,印刷本錢昂贵,客岁“三倍券”本錢高达23亿元,本年面额、张数双双膨胀的“五倍券”又要挥霍很多无谓的本錢。

對付政府宣传客岁“三倍券”“大為乐成”,作為强推“五倍券”的来由,其間舆论更抽丝剥茧,分解此中的“数据泡沫”。据领會,台經济主管部分按照客岁176万领用電子券的公众,以人均消费5785元,推算台灣2332万人领用“三倍券”共缔造1349亿元經济效益。媒體指出,以不到8%利用電子券公众的消费举動,放大推估其他2156万领用纸质券公众的消费金额,明显不客观正确,有“凭幻想象”之嫌。

相干阐發還提出,上述“膨風”(闽南语,意為说鬼话)推算被台审计部分“打脸”。该部分在年度决算陈述中直指“三倍券”效益评估@短%妹妹d89%缺@严谨,且缺少消费端查询拜访资料;電子券领發不如预期,民浩繁领纸质券,致使印制、配送等本錢大增;部門弱势公众未领取或未获补贴。

關于政府為什麼要执意推出“五倍券”,支票借款,其間众说纷纷。台灣媒體登了一幅漫画:一叠“五倍券”暗地里躲了三小我,头上解酒飲料,别离写着“印刷”“广宣”“绿友友”。台北市议员侯汉廷在社交媒體發文说,台行政辦理機构卖力人之以是悖离民意也要發券,是想借此造势,推高民调。他质疑,客岁“三倍券”仅鼓吹就耗费1.29亿元,本年又要加码,錢會流向何方?

近来,民生困苦的消息時時见诸台灣美白皂,媒體,有单亲妈妈骑車十几千米载一双後代去领免费便利,有中年男人為饱餐一顿挺而走险,不吝犯法。這些虽是個案,但实在使人心伤。台灣《结合報》在關于“五倍券”的一篇社论中,酸心疾首地批判政府“不恤民瘼”“离人民太远”。

台灣民生之困,能“券”解吗?台灣社會质疑、批评之声不停于耳,但今朝看来,政府已铁了心。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台灣民生之困,能“券”解吗?